亲爱的用户,您现在访问的是百度滤镜转码页面,可能导致图片展示和网站样式不完整,阅读完整内容请点击
为什么会有“成瘾”这一行为?其实,很多物质长期滥用的话,都会成瘾。研究人员发现,人类酗酒、吸烟、会上瘾,甚至打牌、购物都会上瘾,这种“瘾”一旦得到满足,人们便可获得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感——这都缘于大脑中的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。
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递素,将神经元的信息从大脑中的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。血清素与情绪的悲伤和低沉有关,而多巴胺则与兴奋和欢快有密切联系。随便一个拥抱、一个接吻、一句赞扬的话都会引起多巴胺的升高,如果反复的进行某种行为,而此行为每次都能让人产生兴奋、欣快感,那就会像毒品一样,反复去做,自己都无法控制。
传说中的“多巴胺”与“奖赏系统”
哺乳动物能对某种具体的行为产生欲望,乃是因为大脑深处有一条称为“奖励系统”的神经通路,其主要递质是“多巴胺”。
多巴胺能与某些神经突触上专门的受体结合,最终产生快乐的体验。通常情况下,多巴胺动态地维持在较低的水平,使我们心情平静;但当尝到美食、学会舞蹈、求得爱侣,它就会大量地释放,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,我们也因此愿意克服困难重复这些行为,不断地进步。
奖励通路是多巴胺通路的一部分,它源于中脑腹侧被盖区,抵达大脑伏隔核,当伏隔核大量释放多巴胺,奖励就产生了。
奖励系统是我们进取的原动力,然而许多药物都能在奖励系统中作弊,它们以各种方式提高多巴胺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,让奖励通路持续兴奋。
比如可卡因能抑制多巴胺在突触间的回收,让多巴胺不断积累;甲基苯丙胺等苯丙胺类药物能促进突触前膜释放多巴胺;尼古丁和鸦片类药物则中断多巴胺的抑制机制,促使多巴胺超量释放。
那除了多巴胺,还有人的体内还存在什么秘密呢?
科学家们发现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吗啡肽、阿片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。吸食毒品导致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,这样就会减少并抑制自身吗啡肽、阿片肽等的分泌,如此一来人体自身产生吗啡肽、阿片肽等物质的能力就会开始消失甚至丧失,最后就只能靠外界的类吗啡肽、阿片肽等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!
但是,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吗啡肽物质,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,出现医学上说的“反跳”或“戒断症状”,此时,只有再供给吗啡物质,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,这就是所谓的“上瘾”。
比如人在吸食海洛因后,逐渐形成了在海洛因作用下的生理平衡状态,一旦停止吸毒就会出现不安、焦虑、忽冷忽热、起鸡皮疙瘩、流泪、流涕、出汗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寒战、全身骨骼和肌肉酸痛、情绪恶劣、易怒等症状,以上这些反应就是海洛因的戒断症状,也正是这些痛苦体验促使吸毒者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。
珍爱生命,远离毒品!一旦吸毒成瘾,人体原有的平衡机制被打乱,在停用毒品后,人体就会就会产生焦虑、恐惧、畏惧等不良情绪,还会产生万蚁啮骨、万针刺心、万人裂肤的难以忍受的感觉,让人痛不欲生并产生强烈的再次吸毒的渴望,而一旦得不到毒品,一些人就会自残、自杀。而一些吸毒者为了摆脱这种痛苦,就会不顾一切寻找毒品,这将引发一系列暴力行为,甚至杀人、抢劫。